編者按:他們是行業領軍者,也是美好生活創造者。2021年,官方集運推出地產“新十年”系列訪談,與行業大咖面對面,聆聽他們講述新時代下的新思想、新模式和新戰略。本期【官方集運】對話嘉賓: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導師趙天怡。
編者按:他們是行業領軍者,也是美好生活創造者。2021年,官方集運推出地產“新十年”系列訪談,與行業大咖面對面,聆聽他們講述新時代下的新思想、新模式和新戰略。本期【官方集運】對話嘉賓: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導師趙天怡。
採訪|吳巖 邢寶君
撰文|毛洪禹
出品|官方集運
“以人為核心”
“智慧人居的概念,從最開始的如何讓機電設備、家用電器實現智能化逐漸轉變為以人為核心,讓居住者更健康、更舒適。”談及智慧人居,趙天怡如是説。
在趙天怡看來,隨着後疫情時代的到來,以及在2016年國家提出的健康中國的戰略的背景下,智慧人居的內涵逐漸從傳統的綠色建築轉變為健康建築。而在轉變的過程中,智慧人居最大的突破,是把傳統的從節能角度為建築服務的目標,轉變為創造智慧和健康的生活場景。
未來需擁抱更多
對於智慧人居的未來發展,趙天怡認為需要更多行業以及多種科學的融入,而不是僅依賴傳統的房地產行業。“未來智慧人居需要建築節能、建築結構、水、暖、電等行業,以及公共衞生、心理學、人文科學、體育健身等科學更多、更深的融入。”趙天怡認為只有這樣,才真正能把建築和人有機的結合起來。
此外,在趙天怡看來,智慧人居的未來外延將更為放大。“可能未來很多智能設施不見得是在房子裏,而是共享的形態。所以我認為智慧人居是人工智能加物聯網,與過去單純執行物聯網科技去解決智慧建築是有所區別的。”
以下為官方集運與趙天怡的對話精選:
官方集運:對於智慧人居,您如何看待?
趙天怡:首先,我覺得智慧人居與傳統的智慧建築相比,服務對象是有差異的。智能家居的概念在2000年時被提出,早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讓機電設備、家用電器實現智能化。經過20多年的發展,目前發展到智慧人居的階段,理念是以人為中心。尤其現在進入後疫情的時代,加之2016年國家提出健康中國的戰略,智慧人居的內涵逐漸從傳統的綠色建築轉變為健康建築。
健康建築不僅要滿足居住者的身體健康,還要滿足心理健康。所以我認為智慧人居的第一個突破,就是把傳統的從節能的角度為建築服務的目標,逐漸轉變為創造智慧和健康的生活場景,這是我對於智慧人居的第一點認識。
其次,我覺得未來智慧人居的發展,不僅僅要依賴於傳統的房地產行業,還需要融入建築節能、建築結構、水、暖、電等等這些行業,以及公共衞生、心理學、人文科學、體育健身的科學。只有這樣,才真正能把綠色建築和居住者有機的集成在一起。
第三點,我覺得未來的智慧人居,不僅僅在侷限於業主的家裏,它的外延更加的放大。可能未來很多智能設施不見得是在房子裏,而是共享的形態。所以我認為智慧人居是人工智能加物聯網,與過去單純執行物聯網科技去解決智慧建築是有所區別的。
參與討論 0人 更多 我要評論